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三门峡:创建绿色矿山 呵护绿水青山

2023-05-18 16:327190

创新浪潮,不断奔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评价结果2月中旬公布,山西焦煤(10.380, -0.72, -6.49%)技术中心位列全国1744家参评企业技术中心的第99位,在全国煤炭行业中排名第一,这标志着山西焦煤科技创新实力获得国家认可。

深耕研究,培育创新氛围,核心技术研发奋起直追。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破解企业发展深层次矛盾、探路绿色智能开采方式变革的关键举措。紧紧围绕绿色开采、无人作业、“110”工法应用等关键技术,实现矿山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新模式,提高综合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煤炭开采的碳排放量等。截至2021年底,山西焦煤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28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技术创新全面赋能企业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绿色高效转变,引领转型发展。

绿色开采 多元利用开创矿山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新模式

“现在开始注浆,请随时通报顶板压力变化……”3月8日清晨,西山煤电屯兰矿粉煤灰注浆充填站负责人王艾军通过地面中控平台,与地下450米深的22301工作面综采队长实时连线,一天的紧张工作就此开始。这是屯兰矿“采动覆岩离层区注浆充填技术”的实施场景,该技术可将固废巧变产业“新宠”,实现“吃灰吐煤”的双赢效益。

这项技术应用后,该矿2021年实现回收原煤118万吨,并可延长矿井寿命12年以上,成为山西省煤矿绿色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治矸成为山西焦煤提升煤炭绿色开采水平的重大难题。2019年至2021年,西山煤电东曲矿组成科研团队,先行先试,建立“地面储运—井上下协同运输—井下填充处置”的矸石回填系统,实现产矸不见矸、矸石回井下的“变废为宝”矿山良性生态循环,解决了煤矸石大量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该技术还创造了“三个第一”,即全国第一家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矸石回填项目、山西省第一家建成的矸石回填项目、全国矸石充填项目采高采长第一。

煤矿绿色开采是近年来新型煤炭工业的主攻方向。山西焦煤以技术创新为引领,聚焦绿色开采,围绕企业发展与矿山生态现存矛盾,与各大院校、科研单位协同联手,展开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开创了矿山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不止屯兰矿、东曲矿,山西焦煤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制约企业绿色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开展了多项有益探索。“山西煤炭资源高效保水开采技术与示范”“近距离煤层群保水开采技术研究”“废弃矿山遗留资源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的开展,实现了煤矿水资源保护性开采和废弃矿山资源多元利用,技术创新助力矿山“含绿量”大幅提升。

无人作业 技术升级智能综采工作面使生产效率提升30%

3月6日,在汾西矿业金辛达煤业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员一键启动采煤机、运输机后,综采队队长方跃忠仔细观察着大屏幕上各项运行数据和井下作业情况。回想以前,在这个平均厚度仅有1.4米的工作面上,工作人员只能弯腰驼背作业。现在,只需启动按钮,便可轻松完成采煤。

同一天,远在200公里以外的霍州煤电木瓜矿井下集控室内,智能化班组组长张扬,正通过屏幕巡视智能化工作面作业情况。只见智能采煤机一刀过后,6.5米厚的煤层轰然泻下,139个电液控大支架自动跟进,甚为壮观。

一个是山西焦煤少见的薄煤层,一个是较厚煤层,两个矿井均突破地质局限实现了智能化无人开采。近两年来,山西焦煤将重大技术攻关方向瞄准矿山智能化建设,按照“实用、管用、适用”原则,引进高、中、低不同配置的智能化设备,建成了不同煤层领域、各种地质赋存的智能化工作面。截至2021年,山西焦煤共在19个煤矿建成38个智能综采工作面,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去年,山西焦煤围绕井下快速掘进、智能化掘进展开了重点探索。马兰矿率先引进盾构机,创造了岩巷施工4241米的年度记录,为山西焦煤实现掘进智能化积累了经验。此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矿井综合掘进机器人(9.300, -0.22, -2.31%)”项目落地山西焦煤,为实现掘进智能化再次助力提速。截至目前,山西焦煤已建成35个智能综掘工作面,掘进效率提高10%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各岗位智能机器人也纷纷走进山西焦煤矿井工作面,代替作业人员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安全操作,为矿井高质量发展增添智慧砝码。截至2021年底,山西焦煤共建成了366个无人值守场景。如今,煤矿智能化建设已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支撑,山西焦煤合力科技(15.160, -0.10, -0.66%)攻关,全面推动智能化升级再上新台阶。

“110”工法应用 产能释放先进工艺大大降低煤炭开采的碳排放量

2021年,华晋焦煤沙曲板块实现了全部矿井、全部煤层、全部工作面的“110”工法开采,资源产能和全要素生产率得到充分释放和提升,为全行业稀缺炼焦煤精采细采树立了标杆。“‘110’工法在沙曲一矿的突破,直接释放产能46.3万吨,创效1.13亿元。”华晋焦煤沙曲一矿副总工程师张强介绍。

华晋焦煤沙曲板块的赋存资源被誉为“中国瑰宝”,但囿于瓦斯围困而不得采。华晋焦煤引进“110”工法开采理念,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院所组成科研团队,展开对“110”工法与复杂地质条件“跨界合解”的技术课题攻关。近2年来,华晋焦煤实现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薄煤层及中厚煤层“110”工法、高突近距离煤层群大采高双巷切顶成巷“110”工法的技术应用,释放有效资源达80.8万吨。

据介绍,“110”工法是指回采1个工作面,只需掘进1条顺槽,保留0个煤柱,实现工作面间无煤柱开采的一种先进采煤工艺。近年来山西焦煤全面引进“110”工法,依托技术创新促成先进工艺在各个矿井落地见效,实现优质资源精采细采、应采尽采。

目前,山西焦煤13座矿井40个工作面实现了切顶卸压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多回收资源266万吨;15座矿井18个工作面推广小煤柱开采技术,多回收资源157万吨。高回收率、少掘进量的先进工艺,大大降低了煤炭开采的碳排放量,助力矿井快速实现“碳达峰”。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改变世人对矿山的刻板印象,前河的绿色脚步扎实
从河南嵩县县城沿着洛栾线一路向西,过了伊河大桥,便是嵩县前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一路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嵩县打造全域5A级景区的整体规划,为前河公司这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矿山企业,提供了一个改变人们对矿山刻板印象的契机。

0评论2023-06-30554

逐“绿”前行!五个维度看西部矿业推进高质量发展
藏东高原,绿色山地与洁白雪山,相互交映;锡铁山间,翩翩候鸟与洋洋碧波,似诗如画;呷村矿区,遍地碎琼与连绵绿毯,自成风景……走在西部矿业各单位,处处凸显着扎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奋进步伐。

0评论2023-06-30537

中国首个“超深井、超大规模”矿山开工 总投资将超百亿元
 27日从中国五矿获悉,中国五矿陈台沟铁矿项目日前在辽宁鞍山举办开工仪式。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翁祖亮指出,陈台沟铁矿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人民币,一期设计生产规模1100万吨/年、铁精矿产量470万吨/年,是国内首个超深井、超大规模开采的“双超”矿山。该项目建设开工对于执行国家战略、助推辽宁高

0评论2023-06-28515

陕煤曹家滩矿:矿山逐绿“向云端”
双碳目标下,绿色矿山建设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任务与使命。公司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生产建设的各个环节,构建了一条适合企业绿色高效发展的新路径。

0评论2023-06-27523

五个维度!看西部矿业逐“绿”前行
藏东高原,绿色山地与洁白雪山,相互交映;锡铁山间,翩翩候鸟与洋洋碧波,似诗如画;呷村矿区,遍地碎琼与连绵绿毯,自成风景……走在西部矿业各单位,处处凸显着扎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奋进步伐。有这样一组数据直观展现了西部矿业绿色发展的不懈努力:10家矿山单位达到省级以上绿色矿山标准,6家单位入

0评论2023-06-081038